本文(演讲整理稿)作者:陈果,波士顿咨询董事总经理
如今的人力资源行业正面临两个转型,第一个是从人力资源管理到人才管理,第二个是从信息化从传统向数字化转型。
什么是信息化与数字化
信息化其实是数字化一个发展阶段而已。
之所以五年前,大家开始谈数字化,是因为很多新技术名词的出现,比如云、大数据、移动、社交,以及后来出现的人工智能、区块链,这让大家觉得信息化过时了,我们要做数字化。人力资源数字化也代替了人力资源信息化,成为人力资源领域的时髦词。
我们要探讨人力资源数字化,依然要从传统的信息化和今天谈的数字化两个层面谈起。
这张圈有上下两个部分。下半部分的圈,讲的是传统人力资源信息化:企业做人力资源信息化,不外乎要解决传统的人事问题,比如入转调离,点对人头、发对工资,选用育留、人才发展。过去我们的人力资源从业者要面对的问题是,怎么把这套管理体系跑起来,怎么将纸面流程自动化,怎么去控制成本和风险、提升管控能力、简化HR操作流程……这都是过去20年人力资源部一直做的事。
而传统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经常要面对这几个问题:
花名册还是管理系统?
持续变化的业务和僵化的系统。
流程不集成,数据不整合。
HR系统究竟是服务谁?
上半部分的圈,聚焦现在常讲的人力资源数字化。今天的很多新技术,尤其是云和移动,对信息技术应用产生了本质变化——它让每一个人被赋能,计算能力被普及、变成民主化了(只要有一台手机,就可以去操作)。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服务于企业的HR主管和经理,但现在每个员工都可以用。
所以,数字化其实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数字化时代,员工以数字化工具,尤其是手机等移动设备,作为信息化处理的界面,这种方式也影响和改变了整个组织的形态和互动方式。
我们今天谈数字化,面对的新思考议题是:怎样用人力资源数字化系统赋能员工?怎么用数字化方式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怎么提升组织的效率,更好激活组织和促进协同?
上下两个圈协同起来,就是今天所谈的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课题。
人才管理理念的进阶史
人才管理的概念是怎么被提出来的?
2000年以前,大家谈的是业务流程管理,对人事的管理是计算机用在企业管理最早的管理领域,例如管花名册、薪酬、财务、公司的库存。这一阶段下,大家关注的都是管对人头、发对工资这类人事和薪酬管理。出现ERP之后,人力资源管理有两个主流,第一个是专业的人力资源软件,有代表性的就是people soft,其次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数字化作为ERP的其中一个模块,以SAP为代表,SAP在其最早的版本里,就有人事管理的模块。
不管是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people soft)还是ERP出现的一个模块(SAP),其实解决的都是人事和流程的问题,当然,背后的技术赋能因素是,当时个人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和企业网络的出现。
2000年以后,有了一个新词:人力资本管理。
资源和资本的含义差别很大,资源就像煤,只管开采;而资本要讲投入产出,资本更加强调怎么对人进行投入和发展,其实到了人力资本这个理念之后,我们在人力资源领域看到HRBP、组织发展等概念,都在这个阶段逐步兴起。
2010年前,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系统有经理、员工、HR等等,把信息尽可能向员工推,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自助服务还是有限的。
2010年及以后,出现了以员工、经理为核心的数字化的应用,这个时候从技术背景来看,很重要的原因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越来越多人在手机上就可以很方便地访问信息系统,出现了很多以员工为中心的数字化的应用。这个阶段我们统称成为“从记录系统到参与式系统”。
在这个阶段,人力资源不仅关注流程,或者这套管理体系,而且更加关注以员工为中心,用数字化的方法更好地赋能员工。我们今天谈的人才管理,基本上是第二个阶段和第三个阶段加起来的典型的表现:人力资本管理和员工参与式系统。
最近几年,随着数字化转型,组织越来越扁平化,包括远程办公、平台型组织的出现,比如美团雇佣的外卖人员、滴滴的司机、电商公司的客服人员等,平台型组织对组织形态的变化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未来或许有越来越多公司选择灵活办公方式,人员全部在全球各个地方居家办公,没有办公室也没有总部。
在新的组织形态下,出现了一些新的数字化的工作方式,这也使得整个人才管理正在向新的方向发展。
数字化人才管理具体谈
那么,具体来看数字化人才管理,首先要从信息的角度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从传统人力资源角度来看,“一个萝卜一个坑”,“坑”就是我们的岗位和职位,萝卜就是人;
用信息的角度来看,就是怎样衡量“坑”的特性和能力素质的要求,以及人的特性和能力素质的要求。不难理解,人的能力素质和“坑”的能力素质匹配起来,就是任职资格。人的年龄、性别、教育、劳动合同等,这是人事信息;岗位则是关注岗位编制、层级等,谈人才管理,则会更加关注职业发展框架要求等,在人才管理端到端的流程中,从整个员工的自我规划到人才提名,人才的发展、人才池的建立发展计划等,这个框架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数字化的人才和平台工具支撑。
我们会发现一个趋势,从绩效管理、培训管理到招聘管理等,自2010年以后,几乎所有单体的人才管理平台,最后统统转向了套件,覆盖了整个人才发展以能力素质、任职资格为基础端到端的流程,从人才规划、人才发展、人才激励等,做了端到端的闭环。
在整个人才管理的框架中,人力资源管理关注的是组织、选用预留;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同,绩效管理、人才发展是核心的流程,包括前端的人才获取,后端的计酬激励,从大数据分析的角度对人才缺口的规划,基于人才体系,战略人才的规划、薪酬的规划等。
就企业来讲,人才管理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要形成集成的人才管理体系,需要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而人才的集成通常有这样一些模块,现在主流的技术架构CoreHR系统是一个本地系统,它以员工为中心,对性能、计算弹性有较高要求,通常都是云服务。在这之上,支持对外对内的人才信息服务、共享服务以及各种各样的大数据分析。如果现在有的企业已经做了人力资源管理,要进一步走向人才管理,就需要这样的架构。
要想实施这样的平台,人才管理可能就会面临挑战,要以用户为中心,以业务为导向,且要支持数据驱动业务的做法。另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IT的架构要支持混合式的部署,核心系统在本地部署,人才要采用SaaS服务,可以在云上做集成,这是一个值得推荐的架构。
在新一代的工作环境中,人力资源数字化是以任务、协作、目标、反馈为中心,更加关注工作的协同。包括数字化产品怎样整合成融合多产品的数字化生态,总而言之,数字化产品本身,实际上是更加关注交互体验和人工智能的应用。
企业人才管理数字化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我们大多数是日常一线奋斗的实践者,应当能够感受到中国企业应用人才管理数字化最大的挑战:怎样把人才管理的企业个性诉求和软件工具的刚性融合起来,这是非常困难却极有必要的思考。
从人才管理的角度来讲,会发现今天有很多企业本身不注重人才管理,缺乏人才管理的理念。比如很多公司是“赛马不相马”,不评价人才,不发展人才,只要出结果。有一些民营企业的口号是给平台,给代理,要业绩,如果是这样的管理理念,根本没有办法做人才管理。
最后一个分享:“满分的考卷都是一样的,学渣的考卷百花齐发”。
优秀的人才管理企业都是相对比较标准化的,只有不太先进的企业人才管理才是千奇百怪,因为人才管理数字化本身其实是最佳业务实践的一个提炼,既然是最佳业务实践,一定是相对标准化的。
据我观察,未来人力资源数字化可能会有四个着力点。
新的工作方式。组织正被解构,过去的管控式方式正在变化。我们看到组织越来越扁平、工作方式越来越虚拟化、我们越来越重视员工的个体体验。怎样用数字化方法支持一种全新工作方式,比如远程办公、零工经济?怎么匹配新的敏捷组织?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新冠疫情大大促进人们接受和习惯新的工作方式,比如今年年初可能大家还很烦电话会议,但一年下来,现在已经很习惯了。
仿生型企业。“仿生型企业”这个词是BCG提出的企业数字化的愿景,这是说组织内,人类能力和机器能力完全融合。比如发薪水:过去是人在操作,我们把工资条打印出来,再去发给员工;后来,我们从系统中把数据拿出来,再通过邮件发给员工;但现在,算薪、数据提取、发送,整个过程都可以由流程自动化机器人做。
未来企业,人的操作会越来越多被自动化方法、被人工智能代替。在企业内部,机器和人越来越混合,比如人工智能面试、游戏化的候选人评估、大数据驱动的人才配置决策等等。
价值观多元化。90后、甚至00后正成为职场主力,他们的职业价值观和60、70、80后很不一样。我们这个年龄也许年轻时愿意接受996,因为大家都很穷,想多挣点钱;现在的下一代劳动者对经济的渴求已经下降了。如果用人的价值观依然沿袭以前的标准,就会和时代脱节。
组织内部,我们越来越多在谈价值观包容。有些不那么艰苦奋斗、不听老板话的人,在特定情境下战斗力也很强,我们怎么用?社会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了,怎样通过数字化创造更包容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
领导力发展和组织发展。传统的激励是设计各种各样的奖金包及组织认可,这是工业化时代的激励。后工业时代的激励更强调愿景、使命的感召,建立使命驱动型组织。
尤其在干部这一层,当一个人挣到100万时,薪水再涨50%,激励度并非同比增加50%。一旦到了中层经理,往往传统的激励方式越来越失效,哪怕是组织认可、各种各样的奖金包,到了一定水平、超过一定阈值,激励的作用都在下降。
面向未来组织,怎样建立企业的社会影响力?怎样用数字化方法更好驱动企业?怎样建立使命驱动型组织,深度激发员工尤其中高级管理者团队?这是未来组织发展的方向。
RECOMMEND
关键词: 人才管理数字化的全球趋势 人力资源管理 数字化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