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 >

3年亏15亿的顺丰同城上市,挑战美团饿了么,即时配送生死竞速

时间:2021-12-05 14:53:13       来源:腾讯网

文|杨俏

编辑|杨洁

顺丰同城,即将成为王卫旗下的第四家上市公司。

11月30日,顺丰同城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拟发行近1.312亿股H股,每股发售价16.42-17.96港元,预计12月14日登陆港交所。阿里巴巴、哈啰出行成为其基石投资者。淘宝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认购了8.51亿港元,哈啰出行认购了3879万港元。

顺丰同城上市的进程颇为顺利。从今年6月底递交招股书,再到目前招股,不到半年时间顺丰同城就走到了登陆资本市场的前夕,而此时距离顺丰同城业务独立也还不到3年。急于上市的顺丰同城,也在大力营销品牌形象,不惜花“重金”邀请了亚洲飞人苏炳添为其代言,还拉来了脱口秀新星徐志胜担任其“首席Win健官”。

在即时配送领域内目前唯一的上市公司达达集团,在2021年前三季度亏损了近20亿元。顺丰同城同样也没有实现盈利,在3年之内亏损了15亿元。同时,头顶着业内最大的“独立第三方即时配送公司”头衔的顺丰同城也并不“独立”,在营收上,还在依赖顺丰控股。

同城配送行业中,美团和饿了么两家巨头早已占据了强势地位。顺丰同城上市后,它是否又将成为强有力的挑战者,在巨头合围下“突围”?

但对于同城配送的中小公司而言,巨头们围攻而上,它们面临的则是“狼来了”的生死竞速。

3年亏15亿

顺丰同城独而不“立”

在快递企业中,最早在同城业务试水的是申通;随后才有了其他公司的纷纷“下海”。但到现在为止,在这个领域中坚持时间最长的却是顺丰同城。顺丰的同城业务在2016年启动,在2019年该业务实现独立运营,直到现在独立上市,顺丰在这背后也花费了大量的心思,一直在为它“输血”。

2021年3月,顺丰集团对顺丰同城增资4.09亿元,持股比例从65.46%增加至66.76%。此外,顺丰同城也获得了高盛系、中信资本等加注。

顺丰同城目前一方面为商家及消费者提供同城即时配送服务,另一方面也为物流服务提供商提供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目前,顺丰同城的即时配送业务覆盖了四类主要的场景——本地餐饮、同城零售、近场电商、个人跑腿帮买等近场服务。也就是说,顺丰同城的骑手也可以做到像美团小哥一样,“万物皆可配送”。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顺丰同城的市场份额目前已经达到了11.1%,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第三方即时配送服务平台。在即时配送领域,顺丰同城的CEO孙海金自己也表示,身为“第三方”平台,是顺丰同城的独特优势。缺乏运力的商流服务平台,如线下商超、社区电商等选择把订单交给顺丰同城配送,也借此减少对中心化平台的依赖。

快递物流专家、贯铄资本CEO赵小敏也认为,在品牌商家打造私域流量闭环的过程中,顺丰同城可为其提供配送服务和支持。

但是作为第三方平台,顺丰同城面对的问题也很明显:没有稳定的订单来源,订单量起伏也会较大。

同时,由于即时物流配送的终端无法标准化,不管大数据再怎么厉害,货物还是要一件一件的让骑手去配送。赵小敏认为,在同城配送领域,最重要的还是规模效应,包括市场规模、订单量、收入规模、解决方案的能力,这些都是衡量的标准。想要配送更多的订单,就需要海量的骑手;同城配送本质上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骑手成本居高不下,也成了这个行业的通病。

根据招股书,近三年中,顺丰同城的人力外包及雇员福利两项均占到了营业成本的97%以上。2018年至2020年,其人力外包成本分别为10.45亿元、21.11亿元和48.6亿元;在今年,截至2021年5月底,该成本支出高达30.05亿元。

受此影响,顺丰同城业务一直未实现盈利。从财务数据来看,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以及截至2021年5月底,顺丰同城分别实现收入9.93亿元、21.07亿元、48.43亿元及30.46亿元,同期亏损净额分别为3.28亿元、4.7亿元、7.58亿元及3.53亿元。从2018年-2020年,3年时间内顺丰同城亏损超过15亿元。

虽然顺丰同城对外宣称“独立第三方配送”,但它对顺丰的依赖程度之高,却让这个“独立”口号的底气显得不是那么足。顺丰也曾表示,顺丰同城也可作为集团业务量高峰时期的运力补充。

同城配送服务作为顺丰同城收入的主力,从2018年至2021年5月,给公司带来的收入分别为9.73亿元、19.29亿元、32.20亿元和18.48亿元。

而在顺丰同城的营收结构当中,其“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的占比却从2018年的2%上升至2021年5月底的39.1%,该项服务的订单量在2020年超过了其提供的同城配送服务。从2018年至2020年,顺丰同城的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订单量分别为80万单、1730万单、4.45亿单,都是来自于顺丰控股的订单。

这也意味着,顺丰同城目前的最后一公里配送业务,基本是来自于顺丰控股,作为其末端配送的运力补充。

在顺丰同城的营收结构中,来自顺丰控股的收入占比已经从2018年的2.9%上升至2021年5月底的38.6%,而来自于第三方的收入占比则从2018年的97.1%下降至2021年5月底的61.3%。

谁能挑战美团饿了么?

同城即时配送领域起家于餐饮外卖市场。即时配送行业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和洗牌,也形成了美团和饿了么两家独大的“寡头式”局面。但伴随着顺丰同城上市,即时配送领域的格局,是否有了被打破的可能?

在2016年左右,随着新零售概念的提出和火爆,即时配送领域迎来了高速发展期,包括闪送、达达、UU跑腿等项目都迅速获得了资本的青睐。

但这个阶段,既是即时配送领域的爆发期,也是整合期。达达和京东到家合并;饿了么在收购了百度外卖后,“花落”阿里。当年第一家开展众包配送业务的人人快递则已倒下,消失在快递江湖中。

3公里以内的B2C业务,也开始进入到即时配送领域。对于美团和饿了么而言,餐饮业具有明显的时间性,让每天午餐、晚餐以外的时间成为了空档,多数骑手运力被闲置了;因此,发展其他品类的派送可以提升运力的利用效率,强化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以及提升骑手的留存率。

美团、阿里等不约而同瞄准了同城零售的“战场”。

2018年7月,美团上线了“美团闪购”,借助美团外卖的配送网络,发展线下新零售业务,聚焦非餐饮外的即时配送;2019年5月,美团宣布推出“美团配送”品牌,对外开放配送平台,共享配送运力。此外,它还上线了美团买菜业务,主打生鲜蔬菜“1小时到家”。根据交银国际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9月,美团闪购的日单量已经超过了500万单。

而这些新业务所需要投入的资金量也是庞大的。据了解,美团2020年在美团优选等三大业务上亏损了109亿元;当年前三季度拓展新业务发生的亏损则高达281亿元。

饿了么也没闲着。2019年6月,饿了么旗下的即时物流平台蜂鸟独立,将配送服务拓展到更多的行业和领域中。2020年3月,阿里全资收购“点我达”,加上旗下拥有的蜂鸟和盒马、天猫的物流体系,也在为同城配送提供服务。

“美团、饿了么有强大的商流。未来它们是否还有拆分的可能,也是目前行业比较关注的焦点。”赵小敏表示。

已经上市的达达背靠京东,与京东到家、沃尔玛等达成了合作。

即时配送早已从外卖脱胎,迈进了“万物皆可送”的时代。据申万宏源预计,到了2030年,即时配送行业的品类中,餐饮占比将为25.2%,生鲜水果占比将为37.5%,商超到家占比将为28.2%,其他类型占比将为9.1%;来自于餐饮外卖的订单量将下滑,反而是零售便利、生鲜果蔬等品类的订单将迅速增长。

这是一块巨头们鏖战之地。滴滴也曾试图在这场同城即时配送领域的大战中横插一脚,2018年滴滴曾上线了部分一二线城市的外卖业务,试图进入本地生活领域。

有意思的是,在社区团购站上风口后,申通也被卷入了战局。在2021年3月,盒马与申通快递网点共建网格仓,申通作为代运营方为其提供网格仓资源和配送服务。

顺丰同城上市之后,在即时配送领域,与这些巨头们也必有一战。

已经上市的达达,目前可谓是顺丰同城最直接的对手。在2020年达达集团营收57.4亿元;最新财报显示,达达集团今年前三季度营收为48.34亿元。从总营收体量上来看,顺丰也正在逐步赶上达达。

但即使是在市场耕耘多年的达达,也逃离不了盈利难题。根据财报,今年前三季度达达集团净亏损为18.93亿元。骑手酬劳及激励成本占收入的比重也一直居高不下,2020年达达在该项支出上的花费就高达41.48亿元。

竞争对手林立、相互压制再加上价格战,第三方即时配送平台们很难形成规模优势。这个行业中,用户对“快”的要求已经成为了刚需,但是要让即时配送“快”起来,则是一件“烧钱”和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尽管顺丰同城即将登陆资本市场,往后的日子,也很难“高枕无忧”。

“狼来了”

中小跑腿公司们只能快跑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也给了同城即时配送行业中的创业者们更多的机会。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底,我国现存的同城配送相关企业达到3116家,今年前10个月累计新增了302家相关企业。

但在巨头鏖战的当下,它们也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背靠巨头,拥有海量B端商家订单,成为了美团配送、达达集团、蜂鸟即配高速发展的引擎。但在C端业务上,巨头们也开始了对其他公司的“降维打击”。

今年9月,“美团跑腿”正式启动品牌升级,入口也更加明显。顺丰同城依赖顺丰的“补给”,但同时也在提高C端的跑腿业务,该项业务的营收占比已经从2018年的4.9%提升至2021年5月底的13.8%。

2020年3月,滴滴跑腿曾低调在郑州、上海等城市上线,由滴滴代驾团体负责。2020年5月,哈啰出行旗下普惠用车事业部也曾探索跑腿项目“哈啰快送”,主打小件物品的配送。不过目前,滴滴、哈啰出行的跑腿业务在市场上已经没有了声音。

但对于专注于C端业务的闪送和UU跑腿来说,这些都无疑带来了一定的威胁。闪送方对AI财经社表示,目前,美团外卖、蜂鸟配送、达达、顺丰同城等仍是以B2C市场为主力;其配送系统在城市里是呈蜂窝状的,即一个发单点能快速发出很多单量、一个点辐射范围约在三公里范围之内,外卖员一次可以带多件货品。这和闪送专注C端、每单只有一个骑手配送的模式是有所不同的。

大部分订单来源于C端市场的闪送,从2019年7月签下周杰伦代言后,加强了“一对一急送”的战略定位,目前已经完成了近11轮融资,2021年3月闪送又完成了D2轮1.25亿美元融资。此外,闪送也在加强B端业务,签约了国美电器、SKP、爱回收、周大福、小米等企业客户。

UU跑腿则从河南起家,避开了一线城市即时配送市场的正面竞争,主要投身新一线及二三线城市,服务中小商户和C端用户,目前已经完成了5轮融资。2021年11月,UU跑腿拿到了58产业基金、优多资本的数亿元融资。

在闪送和UU跑腿等看来,C2C市场也是具有较高壁垒的,想要打破它也并非易事。相比于巨头们的补贴大战,经营C端,“精耕细作”比“财大气粗”更重要。

快先森是为饿了么、美团外卖等B端平台提供全职配送员的即时配送服务提供商,目前已完成了3轮融资。快先森创始人兼CEO楚东辉则认为,在同城配送领域,C端用户的需求终究属于“低频”,因此,纯粹的C2C业务始终是存在天花板的。

楚东辉对AI财经社表示,面向2C业务的即时配送企业获客成本太高,需要资本不断地驱动,加强客户粘性,“可能做一单亏一单”。在他看来,“做B2C的企业,有一定的体量就行,也是赚钱的,不需要太依赖资本。”

“闪送、UU跑腿等是有一定机遇的,但它们之间其实更像‘兔子’间的竞赛:跑得快的兔子可以活下去,跑得慢的则会被‘狼’吃掉。因为它们缺乏规模流量,更多的是在区域市场或缝隙市场,建立本地竞争优势。”物流行业专家杨达卿说。

在他看来,所谓的“狼”,可以是超级流量平台,也可以是头部的即时物流企业。他认为,即时配送行业仍处于培养期,只有它成为消费互联网、工业互联网链接消费者的“毛细血管”,并且构建了服务闭环时,才可能逐步走向盈利。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关键词: 3年亏15亿的顺丰同城上市 挑战美团饿了么 即时配送生死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