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 >

伊利潘刚:要实现自身价值,就要为社会创造价值

时间:2021-11-23 16:23:08       来源:腾讯网

“对消费者有益的、有价值的产品才是王道。”

文丨华商韬略 黑森林

消费者价值领先,社会价值领先,员工价值领先,企业价值领先……

11月20日,在伊利2021年领导力峰会上,伊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潘刚发布伊利四大价值发展新目标时表示,面向2030年,除了实现既定全球乳业第一的中长期目标外,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实现四大价值领先战略目标,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大企业发布宏大的战略价值观,不稀奇,但伊利却给“价值”加上了“领先”后缀,把形而上学的“价值观”上升为战略,视为市场竞争中奋勇争先的新制高点。

言下之意,价值观不是说说而已,怎么认定、怎么落实、靠什么坚守,如何紧随时代、人民、社会需求,越来越关乎企业成败。

凭借着几十年的创业历程与今日的行业地位,伊利替中国企业叩开了一扇角逐未来的大门。

【1】

“消费者价值领先”,被潘刚放在四大价值领先战略目标之首。

作为乳业执牛耳者,伊利最明白,喝牛奶,是个串联起个人消费与国家命运的深刻命题。

70年前,新中国百废待兴。乳业奶牛数仅12万头,年产奶20万吨,集中在少量地区,人年均消费牛奶不足1公斤,每天不到3ml,连味道都没尝到就没了。

彼时的日本,从全民喝牛奶开始了战争废墟中的经济起飞,也彻底改变了极端矮小的历史刻板印象。

经过中国乳业70年发展,牛奶已经从奢侈品、特供品、凭票供应的产品,变成今天的日用品,年均饮奶量已经翻了36倍,达到了36公斤,新一代的身高也逆袭日韩,重回东亚第一。

圣经里,上帝的应许之地流淌的除了蜂蜜就是牛奶,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乳业也肩负着家国美好愿景与使命。

1992年,潘刚从内蒙古农业大学毕业后加入伊利集团前身——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厂,从车间工人、质检员,到质检部部长,对于品质的重视刻进了骨子里。

执掌伊利后,潘刚倡导,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多少困难,都必须确保每一滴牛奶的品质,以个人的职业禀赋给企业打下了“伊利即品质”的文化烙印。

为此,伊利设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质量管理体系、“集团-事业部-工厂”三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防控体系、1000多项检验项目,助推中国乳业质量管理走到世界领先。

而伊利内部,更有“标准三条线”,即在检测当中,在国标线的基础上提升了50%的标准作为企标线;在企标线的基础上又提升了20%的标准作为内控线。

“对消费者有益的、有价值的产品才是王道”,潘刚明白,品质是根基,但让牛奶“想喝就能喝到”才能给广大消费者带来实际价值。

2000年以前,市场的主流是巴氏杀菌奶,但因加工技术与运输条件所限,运输半径短,受地域限制严重。别说奶源地稀缺的南方,就算是北方,大多数人们也只能冲奶粉。

1999年,潘刚带领伊利在全国率先大规模引进先进的液态奶生产设备,推出了常温液态奶,让牛奶运输终于冲破了地域限制。

终于,内蒙的优质牛奶遍及大江南北无数商超,中国人才终于迈过了想喝就喝的门槛,改变了千年来的牛奶消费习惯。

随之而来,大量消费者出现了乳糖不耐受问题。

于是,从2003年开始,伊利投入大量资源,历时4年研究乳糖水解技术(LHT),以分解牛奶中不易被身体分解的乳糖,推出了营养舒化奶,乳糖不耐受症改善的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96%和90.1%。

舒化奶技术的出现,基本上解决了中国人乳糖不耐受的问题,消费者奶制品需求朝着更多元化发展。

紧随消费市场诉求,伊利陆续推出安慕希AMX 0蔗糖常温酸奶、金典A2β-酪蛋白有机纯牛奶、舒化富硒无乳糖牛奶、乳汽优酸乳等新品。

今年“双11”期间伊利不仅在天猫、京东、抖音等渠道,荣获用户端、营销端、产品端多项第一名,更在“双11”当日斩获乳品市场份额TOP 1的傲人成绩。

伊利在凯度消费者指数《2021亚洲品牌足迹报告》中,凭借92.2%的品牌渗透率与13亿消费者的触及度,连续多年成为中国消费者选择最多的品牌,并被Brand Finance评为“全球最具价值乳制品品牌”。

在品牌力的带动下,伊利开启了立体化渠道建设,“精耕都市圈、下沉至县域”,线上联手京东到家,布局O2O渠道,运营“伊利到家”微信群,开辟“社群新模式”,借助互联网灵活、便捷的优势,加大市场渗透率,最大化满足消费者需求,进一步成就品牌与企业。

“不管我们企业发展到什么阶段,产品品质始终是我们的根本。”在今年领导力峰会的演讲中,潘刚再次强调了“伊利即品质”的企业信条。

能够将之坚持到底,伊利靠的是企业管理坚持“员工价值领先”的战略路线。

【2】

企业的细胞是人才,伊利一路闯关跻身全球乳业五强,离不开紧紧团结在一起的伊利员工。

靠着对产品品质与液态奶技术的突破,年纪轻轻就执掌伊利的潘刚是典型代表,而他身后,还有更多的精兵强将。

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赵六永,试验数千次,解决了产品浓稠挂壁无法量产、水乳分离等世界性行业工艺难题,发明第一代利乐砖安慕希常温酸奶,斩获了SIAL国际食品展产品创新大奖。

全国劳模巴根纳,曾带领团队研发了150余种产品,其中就有舒化无乳糖牛奶——解决了乳糖不耐受人群无法饮用牛奶的全球性难题。

一线的牛奶化验员苏春玲,1000余项的检验标准她牢记于心,15年来,采样和品尝过的牛奶,高达数10吨,工作笔记堆积成山……

在伊利,一个个人才是“伊利即品质”得以坚守贯彻的最鲜明注脚。

员工是最宝贵的财富,“员工价值领先”是企业生命力的保证。

2021年峰会上,潘刚明确提出,要实现2030年全球乳业第一的战略目标,“我们需要凝聚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代际的热爱学习、有创造力、行动力强的进取者。”

如何凝聚?关键在于人心,用潘刚的话来说就是为伊利人撑起一片天。

潘刚很早就提出“凝聚人、发展人、成就人”的人才理念,为此,伊利的“春雨计划”从职业辅导、各项激励、多元福利、开放创新的工作氛围等多个层面为员工提供关爱,并贴近员工实际需求不断优化方案版本。

截至目前,伊利爱心基金共救助282人次,发放爱心救助款1219.5万元。

2020年疫情期间,面临企业经营压力,潘刚毅然提出“省什么钱也不能省员工的钱”,继续为员工涨薪。

今年年初,伊利斥亿元重奖优秀员工和合作伙伴,其中奖励员工的奖项设有100多项,重点奖励人才发展、业务协同、流程建设、安全生产、品质管理、创新建设等诸多领域的个人及团队。

被评为2020年度星级员工的伊利酸奶事业部张晓清回忆说:“就是一个念头,一定要把工作干好!”

坚持“员工价值领先”,赋予了伊利一项隐形优势:人才团队的稳定性。30多年来,从大学毕业进入伊利,一直干到退休的“终身”员工比比皆是,伴着中国乳业壮大成长,推动着伊利走向世界。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芝加哥经济学派大师舒尔茨认为,人才实际上是最为稀缺的资源、具备最高的价值。但人才资源并不直接等于人才资本,企业需要通过制度建设,合理地将人才资源最终转化为企业的核心资产。

伊利多年来一直在推进战略人才规划项目,基于业务,对公司战略性人才进行识别和系统性梳理,重新审视并确定了伊利的人才观,明确了公司的人才策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选、育、留”全链条科学管理体系。凭借“全产业链质量人才赋能项目”,伊利还斩获了被誉为人才发展奥斯卡奖的“全球人才发展卓越实践奖”,成为国内唯一获得该奖项的健康食品企业。

▲人才发展协会(ATD)总裁兼首席执行官Tony Bingham向伊利集团颁发“全球人才发展卓越实践奖”

在筛选人才方面,除了技术技能考核评价,潘刚强调:“先做伊利人,后做伊利事。欲出好产品,先塑好人品。”

在伊利,有个关于车票的故事广为流传:

一个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每次上课都要坐很远的地铁。一次他忘记带钱包没买票,结果发现没人查票。就这样,抱着侥幸心理,大学4年他多次逃票。毕业后,他到企业应聘,出色表现让企业对他很满意,但企业在查询了信用记录后拒绝了他。

同样的材料,分子级微观层面的小改变,足以让宏观整体性质判若云泥,这就是纳米科技。而在企业管理领域,只有千万诚信正直的员工,才能组成一家诚信正直的企业,被伊利视作生命线的品质战略才能初心不变。

这种人才观的背后,源自对社会价值与企业价值关系良性互动的深刻理解。

【3】

黑龙江省林甸县,巨大的建设场地机器正在轰鸣。不久之后,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最大的高端液态奶生产基地将拔地而起,实现年产值约60亿元。

林甸县是黑龙江省乳业“排头兵”,却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地广人稀,产业滞后。直到2004年,伊利入驻改变了这里。通过产业发展,伊利投资26亿元建设生产基地,助推当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

谈及伊利给林甸带来的改变,林甸副县长田大文感慨:“林甸县依托伊利入驻,大力发展乳制品行业,不仅逐步摘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更成为乳业大县,乳业作为第一大产业完全是伊利拉动的。”

伊利促进的不仅是当地乳业发展,更发挥行业龙头效应,拉动种植、养殖、物流、服务等上下游飞速发展,整个产业链走向共同富裕。

2020年疫情突袭,伊利紧急开通绿色金融通道,为行业稳定提供有力支撑,全年发放融资款约69.58亿元。截至2021年8月,伊利已累计为8134户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金融扶持,累计融资金额848.49亿元。

在全国各地,伊利通过“产业基地精准扶贫”拉动500万养殖业者脱贫致富,更把生态保护融入了企业长远战略中,既引领行业,也是理所当然。

因为乳业的关键在于奶源地,而奶源的好坏与草原牧场脆弱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这种产业渊源给了伊利投身生态环保的最强驱动力。

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伊利家园行动”以“守护生命未来”为宗旨,多年陆续开展了智慧草原、东北湿地保护等负责而暖心的行动。

伊利能够走到今天,离不开对内蒙优质奶源地的细心呵护,一位来自内蒙古的网友表示:“伊利这些年对草原生态的保护工作,很多内蒙人都看在眼里!”

对于伊利而言,企业竞争、共同富裕与可持续发展三者天然融为了一体。

2020年,中国提出“30·60”双碳目标,展现了主动承担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责任的大国担当,也对企业节能减排、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出更高要求。

作为产业链布局与环境息息相关的食品业龙头,伊利引领行业承诺实现碳中和,并落在实处。

2010年,伊利建立起自主碳盘查机制,连续12年编制《碳盘查报告》,对旗下所有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系统核算,精细到灭火器、开关等小型设施,最终成为了全球唯一农业食品业的代表企业案例,收录在了联合国首份《企业碳中和路径图》。

在潘刚的倡导下,伊利陆续建立“环境可持续发展三级目标体系”、搭建环保大数据管理平台、发布可持续发展行动纲领……

美国历史学家戴维·兰德斯著有《国穷国富》,他在书中断言,一定时期的文化价值观对国家穷富与否,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企业文化核心的价值观战略,亦事关企业的价值生命线。

前不久,伊利股份公布2021年前三季度业绩表现,其中营业总收入850.07亿元,同比增长15.23%,净利达到79.67亿元,同比增长31.82%。从规模来看,这是伊利三季报营收历史首次突破850亿大关,年底稳超1000亿毫无悬念。

从落后到赶超,中国乳业用了七十年,进入“后千亿时代”。

“2030年达到全球乳业第一,2026年净利润率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在股东和投资者面前,潘刚显得底气十足。

这背后,有着伊利对企业价值源头的最根本思考。

近些年,随着全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内外市场制度的打通接轨,各行各业都呈现出了竞争格局头部化、行业生态细分化、企业经营社会化的特点。

此外,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对于企业乃至个人的影响,也越来越直接、显著。

这就意味着,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大企业,都不能再安于一隅,守着岁月静好,必须由内而外不断创新迭代,否则要么被挤压吞并,要么连同行业一起被新兴产业降维打击。

如何创新变革?对于以营利为目标的企业而言,必须要思考,价值究竟从哪来。

是资本投机的泡沫,还是政策推动的景气?是企业内部精细化的利润空间提升,还是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后的市场蓝海?是来自科技创新的红利,还是共同富裕的新生市场?是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还是提升了落后的社会生产力?

利润是企业家的经营成果,是企业经营效果的综合反映,而随着企业从管理、研发、生产、营销、市场等各个环节与社会不断融为一体,企业的价值来源也就越发与社会价值汇流在一起。

投机取巧者,或许一时了得,但格局只会越来越小,路也越走越窄。

多年前,通过对世界各国500强企业的长期分析研究,哈佛商学院曾有一个结论:社会通过企业价值观,影响企业本身的业绩。

这种影响,在今天越来越深刻,也越来越广泛。最终,关于消费者、员工、社会以及企业本身的价值思考,将成为一家企业长盛不衰的最独特最核心的竞争力。

而伊利的成功正是得益于此。

当年,29岁的潘刚,带领伊利成立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液态奶事业部,进行技术创新,终于解决了中国人喝牛奶的难题,部门营收一年翻八倍,接下来三年又翻了八倍多,伊利液态奶更成为了此后的旗舰产品,带动奶粉、冷饮等新品类,“横跨东西,纵贯南北”,才有了今日的千亿伊利版图。

其中要义,正如今年峰会上潘刚所说:

企业要实现自身价值,就要为社会创造价值。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键词: 伊利潘刚:要实现自身价值 就要为社会创造价值 伊利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