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中国副行长李峰 (汇丰中国供图)
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中国正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面对中国快速数字化的步伐,作为外资机构,汇丰看好中国经济,并将“数字化”作为其发展的一大战略。在第四届进博会期间,汇丰中国副行长李峰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时,介绍了汇丰“数字财富新机”和“数字大湾区”,并表示数字经济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金融机构持续提升数字化能力无疑将助力业务加速发展,希望积极参与中国国内新的经济形态、新的行业趋势。
中国数字经济提速发展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指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数字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成为引领全球数字经济创新的重要策源地。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8%。
李峰指出:“在‘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相比以往的5年规划,数字化建设任务战略位势和建设内容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数字化’作为关键词在全文出现了25次,‘数据’作为关键词出现了53次。可见,数字经济将在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的发展在疫情后进一步提速。汇丰今年11月发布的《海外企业看中国2021》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九成(92%)的海外企业表示,中国快速发展的数字化为他们的中国业务带来更好的前景。他们正投资发展自身的数字化业务能力,加强数字渠道和平台(42%)或是增加对信息技术的投资(41%),以搭上中国数字经济繁荣发展的快车。
中国市场的技术创新受到海外企业的高度评价,超七成(73%)的受访海外企业认为,中国市场的技术比他们的本土市场更发达,这其中包括德国(68%)、英国(64%)和美国(61%)等高科技市场的企业。
在所有技术发展里,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是令海外企业的中国业务增长受益最大的两项技术,分别有近四成(39%)的受访企业选择了这两项技术。此外,电子商务和数字支付在疫情之后的迅猛发展尤其受到关注。近一半(46%)海外企业表示,电子商务和直播电商的快速发展是他们关注到的疫情后中国消费趋势的一个重要变化。据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预测,电子商务会在2021年首次占到中国零售销售额的一半以上。
据悉,大约44%的受访企业认为,电子支付和数字交易的增长是疫情之后中国消费者群体中出现的主要变化之一。金融科技企业正积极拥抱这一新趋势,有一半受访金融科技公司表示,他们正加强在中国的数字渠道和平台。
科技创新是重要基础
中国是全球金融科技最为领先的市场之一。随着科技与金融日益紧密融合,金融科技已经深刻重塑银行业的生态。以财富管理业务为例,数字化变革已经成为打造卓越的客户旅程的关键领域,金融机构可以从拓宽获客渠道、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提升客户沟通效率等方面着手,重点提升数字化财富管理的竞争力。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持续提升数字化能力无疑将助力业务加速发展。汇丰《未来银行业:数字时代的金融》预计,科技的发展与数据的应用将帮助银行在未来十年为客户提供高度个性化、自动化的服务;而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将定义银行服务的未来。
然而,财富管理业务数字化进程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需做好诸多平衡。李峰指出,首先,金融机构不能过于频繁地向客户主动推送各类信息,以免影响到客户的日常生活;第二,要持续提升财富管理数字化服务的效率,机构必然希望尽可能多地获取客户数据信息。但是,如何以合规方式获取使用客户信息数据,也是新的挑战。最后,发展数字经济还要算清投入产出比,不能一味加大投入而不考虑回报。
李峰表示,数字化是汇丰的重点战略之一。在刚刚落幕的第四届进博会上,汇丰重点展示了“数字创新”为企业及个人客户带来的各种“新可能”。在对公业务方面,汇丰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贸易领域的运用,搭建创新的智慧供应链、数字财资管理以及数字托管平台,致力于利用金融创新支持企业把握“双循环”格局下的增长机遇、引领可持续发展。在个人业务方面,观众通过我们现场展示的最新数字化财富管理和规划工具,互动体验“千人千面、先你所想”智能化金融服务,感受数字未来。
李峰进一步指出,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是科技创新。数十年来,中国对科学研发和高等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在科研论文发表数量、专利申请量等领域已经领跑全球,同时每年有超过400万名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学生从大学毕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中国品牌也越来越多出现在国际市场。但是,与欧美等发达市场相比,中国也存在基础研究不足、研究型大学全球排名不够靠前、制造业和服务业整体生产率仍需提高(不及发达经济体三分之一)等问题。此外,中国尽管在工程科学领域领先,但在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医学等领域仍然差距明显。
李峰认为,中国未来应会出台更多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包括进一步提升外商投资便利度、削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加强与各国的贸易投资协议签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改善营商环境促进公平竞争等方面。
记者 | 余继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