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可以看到日食 怎么才能看见日环食和如何拍摄?

时间:2020-06-30 08:20:53       来源:微信公众号 白一帆的风光之旅

今天全国将可以观测到日食,而部分地区还可以看到日环食。

摄影笔记风光讲师白一帆老师在几年前非常完整地准备并拍摄了一次日全食。其中没有到食甚的内容,就是此次拍摄偏食或者日环食参数的重要参考。

为什么拍

大家一定听我说过拍风光要注意利用特殊的天文天气现象类似闪电,流星雨,日月晕等等,因为这些难得的景象本身美好,而且会给你的照片增加独特性。今天我要说的日全食则是更为罕见难得的景象,平均每十八个月会有一次日全食,但是由于地理因素,天气因素等等,我们能观看的日全食的发生几率其实是非常低的,事实上如果你在一个地方等日全食的话,平均每375年才会发生一次。所以但凡有幸经历如此难得的景象,必须好好拍下来。

背景故事

对于今年8月21日的日全食我其实从15年开始就有想法了,由于日全食的可预测性,我们可以很容易找到它会发生的时间,地点,长度,效果等等,所以专门去追逐日食的天文爱好者们通常都会提前一两年以上开始计划(大家可以去nasa网站查看关于以后日食的信息,交互地图等)。

(本次日食交互地图截图)

而我呢是从1月底,提前多半年开始做准备,在网上搜集了大量的材料,结合景观,常见天气,预计流量各方面的考虑,决定去美国西北部俄勒冈州进行观看和拍摄,提前半年定好机票,租车,部分旅馆。并且挑选了多个备用地点以备不时只需,阅读观看各种关于日食和拍摄日食的文章,提前进行拍摄演习,准备好拍摄器材,租镜头借脚架,制备帐篷睡袋等露营用品。就在我认为自己的计划不能再周全再完美的时候,计划同行的小伙伴,天文摄影师张静宜同学在北京机场发现美签上信息有误,来不了了,我又只好在一个人的世界渴望两个人的情节。这还不算完,今年夏天西部干燥的气候让整个美西野火频发,到处是浓烟缭绕,我精心挑选的观景点杰弗逊山不偏不斜刚好在俄勒冈最大的山火的覆盖之下,道路被封,徒步路线被堵。

(野火)

所以在日食的前几天我不断关注天气,风向,山火情况,并且重新挑选新的拍摄地点。几经考虑决定去一个叫做Three Fingered Jack的山区,由于时间迫近和路途遥远,我并没有踩点的时间,所以这也算是一次赌注。我提前一天来到出发点,停好车子就背着三十公斤的行囊开始徒步了。

(我的行李)

一路上的辛苦不必多说,但也趣味十足,无聊了跟林间的动物打打招呼,口渴了就去河里接点水,或者直接在路边摘成熟的Huckleberry吃。7个小时之后我就来到了这个世外桃源一般的地方,穿过最后一片树林之后豁然开朗,遍地野花,山高水长。

(日食前一天傍晚,世外桃源般的山谷)

我一边拍日落一边结合skyguide为第二天的日全食进行模拟构图,可惜的是最震撼的山景和日食的方向不对,但是山腰有冰川,几经考虑我决定在冰上拍摄日食。第二天天一亮我便从帐篷爬出来,开始准备拍摄。我带了两台相机,一广一长两个镜头,两个脚架,两套滤镜,两个快门线,把这一堆器材安置好调好参数,已经是日食开始的时分了,两套设备我均是从初亏拍到复圆,利用尼康相机自带的间隔拍摄功能每一分钟拍一次,接下来我就分别说说我具体是如何使用这两套设备的。

广角:尼康D750+腾龙15-30mm

长焦:尼康D810+尼康80-400mm+2倍增距镜

取景

广角:我不辞辛苦徒步深山目的就是找到独特的景观配合日食,跟我前面说的一样可惜这里的景观位置和日食方向并不搭配,我只能将计就计,由于太阳的相对运动,我使用尽可能广的焦段来覆盖更多的天空,好让日食的整个过程在机位不变的情况下不会出画,后期时能非常容易的把日食过程呈现出来。

广角取景参数:15mm

长焦:我专门租的长镜头和增距镜要的就是拍摄日食特写,能清晰记录下日冕和日珥,还有贝利珠,钻戒的景象,所以我用了这个组合最长的焦距。

长焦取景参数:800mm

构图

广角:既然打算在冰川上拍摄,我便把冰川放入画面下方,山和树林在中间,上半部分留给天空。但这张照片是横构图裁剪成竖的,我为什么不直接用竖构图呢?竖构图其实是我的本意,可以再竖直方向上囊括更多景物,比如加进去一个石头前景什么的,画面会更好看。但是,相机上的快装板稍微有点松,竖构图相机会慢慢转动,我一般都会至少带着硬币可以把它拧紧,但是这一次我为了尽可能减小负重把能不带的都没带,这里大家应该看出L形快装板的好处了吧。

长焦:这边的构图非常简单,就是把太阳放在正中间,在食甚时分让日冕填充画面。但是由于太阳的相对运动在800mm端非常快,需要不断调整才能让太阳保持在画面中间,这里还好我使用了可以微调的三维云台,要不拿着800mm在实时取景器里找太阳简直是费劲。(当然如果有赤道仪之类的更方便)

虚实

这方面广角长焦一起说了,因为他们都要清晰锐利才行,所以我都是用了小光圈,但是具体的光圈值又不一样,因为我还要考虑曝光,这个我们下一部分来讲。

广角虚实参数:F8

长焦虚实参数:F13

曝光

因为我们拍摄的对象是太阳,是我们能看到最明亮的东西,所以即便是我们使用最快的快门速度,最大的光圈值,最低的感光度,也是看不到太阳细节的。所以一般拍摄太阳我们都要使用一种叫做巴德膜的东西,这是一种极大程度减少透光率的器材,规格不同大约等于15档左右的nd滤镜。在减少透光率的同时也是保护我们的器材和眼睛,不至于被太阳灼伤。可惜的是巴德膜和张静宜在一起被拒绝在了北京机场,在迫近日食这种高峰期也没办法买到,所以我只能使用十档nd滤镜凑合使用,好在最后眼睛和器材都没事。

在我们能看到太阳细节的时候,其他的任何东西都漆黑一片,这个可能是自然环境中的最大光比。遇到大光比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对的!就是包围曝光,我的两台相机都使用了单次9张的包围曝光,为的就是覆盖更多的细节。尤其是广角端,一定也要拍出地景的状态。

广角曝光参数:1/4000s~1/15s相差1ev的9张包围曝光 ISO100

长焦曝光参数:1/8000s~1/30s相差1ev的9张包围曝光 ISO64

但是,在日全食的高潮,也就是食既到生光的这一阶段,由于太阳完全被月球遮挡,光线强度大大降低,所以在这短暂的两分钟内要摘下巴德膜或者滤镜,改变参数,以适应食甚的光线。由于广角端要照顾地面亮度,所以曝光时间要更长一些,而长焦端只要保证覆盖日冕的亮度就可以了。

食甚广角曝光参数:1/160~1.6s相差1ev的9张包围曝光 ISO200

食甚长焦曝光参数:1/400s~0.6s相差1ev的9张包围曝光 ISO200

在生光阶段开始后不久环境亮度重新变亮,再安装滤镜并改回之前的参数就好了。

后期

其实相对于拍摄,我觉得日全食的后期更容易一些。

广角后期操作:我挑出了食甚时分拍摄的照片为背景简单针对raw文件进行处理并混合包围曝光,接着通过计算挑出整个日食过程30张平均分配间隔时间的照片进行处理,这个过程中我只需要关注太阳的亮度以及形态合适,并不需要处理地面。之后把一共31张照片作为图层在ps中堆栈,将混合模式改为变亮。由于在拍摄过程中机位固定,所以整个日食的状态就直接在天空中生成了,之后在做一些精细的处理(混合颜色带工具,英文叫blend-if)让混合更自然。

长焦后期操作:长焦的后期则要复杂很多,由于是800mm非常长所以任何的抖动都会影响画面,也就是说尽管是一次包围曝光的9张图,他们也不是完全重合的,在食甚时分由于参数变化,一部分照片都有点虚,我挑出一组最完美的进行处理。由于整租照片曝光值跨度很大,ps无法自动对齐,所以首先需要手动对齐,我在这个过程中边对齐边借助不同的通道,灰度蒙版,不同的选择工具,不同的模糊方式,不同的不透明度和流量一点一点将9张照片混合在一起,得到了一个完美的食甚照片,日冕清晰,日珥明显,更是能看到月球的被地面反光找到的细节。

写在最后

这次旅程是我人生中最特殊的经历没有之一,各个方面都有新的尝试和体会,有很多有趣的细节没法一一分享(比如我去河边接水和,看到一只大蛤蟆,犹豫了半天还是喝了,当然我有滤水器。又或者是在日食的过程中温度不断下降,导致我在食甚时分手抽筋的厉害,我顾不得别的强行板着手指头去调整云台)。虽然这篇文章一直在说拍摄,但是亲眼目睹整个过程远远要比看照片来的震撼,在过程中调动每一个感官去体验宇宙的神奇,感受身边的种种变化,当月亮完全挡住太阳的时候,看到恣意放射的日冕,真的能感到肾上腺素在奔涌,心脏在狂跳,那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激动和震撼。大家在有生之年一定要至少体验一次日全食,下一次日全食将出现在19年7月2日的智利和阿根廷,想在国内看到的话需要等到2034年3月20日的西藏西南,和2035年9月2号的横跨整个华北。

谢谢大家阅读,欢迎转发,最后送给大家一枚钻戒。

今天全国大部分地区看到的是日偏食,而从西藏到厦门则有一条日环食带。大家可以参考白一帆老师拍摄日全食的方法,

最后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用眼睛直接看太阳,更不要不加保护直接用长焦镜头对着太阳取景。因为真这么做了,你会立刻明白为什么焦点用“焦”这个字。

关键词: 怎么才能看见日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