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城市大脑·生态环境”平台今天亮相京交会副中心分会场。新京报记者获悉,“城市大脑”可以24小时监测道路、空气、工地的环境,自动识别问题并给部门“派单”,助力空气污染治理。未来,平台还将接入园林和水务信息。
通州区经信局副局长张良介绍,平台并非新建摄像头和传感器,而是对已有的监测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决策。平台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视频识别等技术,对155平方公里的通州核心区域完成了环境监测的智能化改造。平台打通了区城管委、住建局、环保局等部门信息,接入1437路视频、1100个大气预警传感器,每10分钟就可以完成一次全区域视频扫描。
“人工很难24小时盯着监控画面,但摄像头可以7×24小时抓拍。”张良说,一旦发现工地未苫盖、渣土车未苫盖、道路遗撒等问题,平台基于视频智能算法可以自动识别、拍照取证,审核后将发往网格办,网格办通知相关部门现场执法,再把处理情况反馈给平台。
据张良介绍,下一步平台将接入园林绿化、水务信息。“平台将对通州主要河流断面和水质、雨水监测、森林防火等信息进行实时感知,发现风险将及时预警。”他说,平台建立在通州政务云上,向区内各部门开放共享。今后平台将汇聚海量政务数据,发挥好“大脑”作用,对未来态势进行多维度分析判断。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刘丹 校对 刘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