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攀岩培训,真的会是慢而“小众”的生意吗?

时间:2020-09-15 14:16:15       来源:蓝鲸财经

海妈第一次带海海去体验攀岩时,从孩子身上得到了巨大的惊喜。海海一次又一次地往上攀爬,却并未因没有登顶而沮丧,反而爬得更兴奋。回家的路上,海妈问:“你没登顶时着急吗?生气吗?想过放弃吗?”海海则表示,“不着急啊,太好玩了,有一个赛道要简单些,以后我每天都要来。”

之后海妈和岩馆反馈:“两个小时就一直面对一面墙,小朋友却乐此不疲。坚持、专注、努力、思考、记忆、学习、执着、热爱,我想要教给他的好品质在他攀岩时我都看到了。最神奇的是这好像是他与生俱来的力量,我竟然不用一言一语去教他。”

截图来源:受访者“海妈”的微信记录

上述场景很好地反映了,攀岩这项运动能够带给孩子的价值。对此,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户外产业专业委员会表示:攀岩运动不但能增加青少年身体的柔韧度与协调感,还能通过持续运动训练青少年的专注力、培养进取心、增进自信心,使青少年得到体质和心理上的全面提升,对其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非常有益的作用。

凯兴资本合伙人辛颖也表示,“攀岩运动对青少年完美地做了体格、人格和性格的教育”。在体格方面,攀岩对人的平衡性、柔软度、协调感、力量感等都有很好的锻炼。品格方面,培养青少年对搭档的信任感,如何面对失败等也有很大的作用。性格方面,让孩子克服恐惧,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判断力、专注力、耐力,还有自信心等。这些方面对青少年人格的形成,都有很完美的底层教育作用。

赛道最大困境为“缺少人才”

尽管攀岩运动对孩子的作用显著,这项运动依然停留在小众层面。

攀岩垂直媒体岩点和中国登山协会联合发布的《2019年中国攀岩行业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9年统计,中国岩馆数量为382家。作为对比,日本仅东京就有89家。

数据来源:岩点《2019年中国攀岩行业分析报告》

同时《报告》显示,2019年岩馆青少年会员数量虽较2018年有上升趋势,但仍然停留在小众的数量。会员在200人以上的不足5%,有35%的岩馆仅有10-29名青少年会员,成为占比最多的数量区间。

蓝鲸教育了解到,目前对从业者而言,青少年攀岩培训市场明显处于缺少专业人才的困境。

大松果攀岩户外创始人吴晓江表示,缺少人才已经成为行业全国性的问题。一方面国内本身真正懂攀岩技巧的人就少。另一方面,即使是懂技术,也不一定懂教学和教育。更何况攀岩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沉淀,这带来的后果是塑造了固有思维,想要打破很难;而担任教练又很需要随时能够接受和创造新理念来引导孩子。

目前大松果的青少年学员有200多人,已办卡的会员则近2000人,青少年培训业务占总营收80%左右。其在成都有两个岩馆,面积分别为300平米和200平米,有十五六个教练。同时吴晓江表示,和去年同期相比,疫情并未对大松果产生太大的负面作用。相反,学生人数和业绩均上涨了5-10%。

在教练的培训和课程体系开发方面,大松果有较大投入,因为吴晓江认为“教育属性”很重要:

“我更侧重它的教育性,更看重它如何把孩子内在的东西调动出来,而不是技术。我们的教练自身的痕迹要少,要让孩子在前边,从而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同时要看到孩子点滴的变化和进步,给他鼓励或引导。这对教练要求很高,所以我们在教练身上花费的功夫比较多,每个学期至少要有一个月做内训。”

岩时创始人魏俊杰对此也深有体会:行业缺少全面化的人才,没有完善的人才储备机制,既懂攀岩技术又懂教育的人更少。而对企业来说,培养过程又非常慢。与此同时,魏俊杰也表示,行业缺少涉及到心理和生理等科学专业的青少年攀岩教育课程体系。

相较于此,魏俊杰选择从硬件出发,从提高攀岩爱好者的体验感和挑剔感入手,为岩时设置了壁垒。去年魏俊杰开始拓展青少年培训业务,今年对这块业务做了进一步的投入和巩固。这一块的营收占比从去年的10%以下,已经上涨到20%左右。与此同时,通过创办“青少年攀岩赛”来塑造岩时的品牌度和知名度。

“危险”成大众对攀岩的普遍误解

另外,“大众认知程度低”成为从业者面临的另一大困境,危险系数高是家长对攀岩运动普遍的误解。

《报告》显示,大众对攀岩存在诸多误解,其中最为普遍的是“攀岩是一项危险的运动,容易受伤或致命”。“攀岩门槛很高,要很专业才能玩”、“攀岩只适合胆大、好动的人”等误解次之。

数据来源:岩点《2019年中国攀岩行业分析报告》

然而据多份研究报告,正确执行的室内攀岩运动,风险完全可控、安全性很高,甚至高于羽毛球运动。美国高山俱乐部(AAC)的数据显示,攀岩每1000小时的受伤事件数量只有千分之七(0.007)。相比CrossFit(一种源于美国的健身训练体系)的千分之二十三(0.023),攀岩的受伤率极低。

但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户外产业专业委员会向蓝鲸教育表示,“不可否认的是,行业也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如安全设施不完善、管理规章不正规、培训方式不科学等乱象”。

对此,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2014年发布了国家强制标准GB 19079.4-2014《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 第4部分:攀岩场所》,对攀岩场所的术语和定义、从业人员资格、场地设施设备条件、卫生环境管理要求即完全保障等内容进行了科学规范,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攀岩场所的技术规范和安全管理。该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为攀岩运动的安全推广和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标准保障。

业态局限明显,但潜在的商业价值很大

除此之外,青少年攀岩培训行业在商业模式方面也有明显的局限。

辛颖对此表示:“攀岩本质上是一项体育运动,我个人认为它更接近于体育服务行业,也有一定的教育属性,比较依赖线下。它更像是[体育+空间运营]或[体育+教育]的业态。[体育+空间运营]更多的是服务攀岩爱好者和体验者,[体育+教育]服务更多的则是青少年,属于素质教育。不管是哪个维度,最后考验的指标,都是品效、人效;以及连锁运营的能力和标准化、规模化的复制能力。目前来看,行业真正释放出很大的商业价值,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为现阶段中国的攀岩受众基数没那么大。”

从资本的角度观察青少年攀岩培训也不难发现,其正遭受冷遇。魏俊杰说:“我见过一些投资人,但我不太看好能够合作,因为我深知这个行业回报周期太长,有明显的天花板。”

根据2016年发改委《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体育培训行业总规模将接近2000亿元。其中,青少年培训占比约60%。另据IT桔子2019年的统计数据,国内有8家体育机构获得投资。但纵观国内整个体培行业,篮球、足球、羽毛球是当下最受欢迎的项目,而攀岩并未获得过资本的青睐。

数据来源:IT桔子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其实没有什么小众市场或小众运动。因为随便一个小众运动,鉴于中国的人口基数,它的受众数量也不会很少。如果深度挖掘,市场潜在的商业价值也会非常大。”辛颖补充道。

提到青少年攀岩培训的未来成长空间,他指出:“回归到体育和教育相结合的业态,它本质上是一门慢生意。但是,如果这种生意慢慢做起来、或者有一些突发变量的加入让它增速发展起来,这样的情况下,它的护城河会很宽。”

关键词: 攀岩